救援實錄

槍傷,在我們居住的香港十分少見,而且一般被認為是很嚴重的受傷個案。但原來我在南蘇丹、也門、巴布亞新幾內亞以至現時在中非共和國,已經看過和治療過約50位槍傷病人。 在香港,醫療設施和支援服務非常完備,重傷的病人只要20至30分鐘便可以來到醫院,並且馬上接受治療。但在大部分發展中國家,人們要走遠路,才能自行或在家人和鄰居協助下,來到有外科部門的醫院。那些傷勢嚴重或情況不穩定的,通常無法到達醫院,而來到醫院的,則可能已經延誤了數天,傷口出現感染,期間甚至由於要逃避衝突而躲在叢林,導致傷口有毛蟲!...
經過超過7小時的車程,我才抵達博桑戈阿。我們在早上6時15分出發,在半路和一位正要離開任務的救援人員換車。她是一位荷蘭藉的醫生,兩年前曾和我一同在南蘇丹的納塞爾一同工作,後來我們成為了好友。真可惜,我們只能這樣見面,而沒有機會再度合作,因為她已經在項目工作了6個月,筋疲力盡,是時候離開好好休息一下。 到達後,我只有少許時間接受短短的簡介和逛了一下急症室,之後便需要正式開始工作。我第一個手術的病人,是個左邊下腹有傷口的男子,他當時已經休克,最後發現是脾臟破裂。如果沒有接受手術的話,...
經歷40小時的機程和轉機,我終於來到中非共和國的首都班吉。雖然身心俱疲,但我在一大清早到達後,還要出席一連串的簡報會。遇到這種情況,我有時會問自己:「為甚麼還要出發?為甚麼每年都要去一次前線救援?為甚麼不退後一點,享受些壓力較小、輕鬆一點,甚至尊貴一點的生活?」 自2008年以來,我曾到過利比里亞、海地、南蘇丹(兩次)、也門和巴布亞新幾內亞。我在過去每次的救援工作中,都看到當地人有多痛苦、貧困,有多缺乏醫療護理。對於大部分居住在發達國家的人來說,這些人看來很遙遠,很不真實,...
一直很想介紹一下我的團隊,適逢同事在無心插柳之下畫了這樣的一幅畫,就用它來說明一下這個令我引而自豪的團隊吧。我的團隊共有20多人,當中包括巴基斯坦的當地同事及其他來自不同的國家共7人,依次如畫中的小貓。 N先生,英國籍的後勤工作人員,主理項目內的所有支援事務,包括水丶電丶燃氣丶氧氣丶機械丶裝修丶維修丶電腦丶通訊丶儀器/藥物的採購丶運輸及儲存、人事招聘以及安全事項等等,都是由他一手包辦的,所以他的電話總是響個不停。記得有次屋後熱水爐失火,他就是第一趕去現場的人。...
晚飯時間,電話如常的響起,同事通知我有急症,需要支援。口中的飯菜還未吞下,腳已踏進急症室的診症間了。病人是一個小女孩,一看臉色,已知不妙,胸腔没有起伏,看來已沒有呼吸了,連隨往脖子上一探,脈搏亦没有了,但仍感覺到有些微的餘 溫 正殘留著。病人的父親說,當發現女孩不省人事時,已盡快的把她送到醫院來,但亦花了個多小時才順利到達醫院。我不懂分辨那點點的體 溫 是真的來自病人本身還是來自那個曾經把她緊緊擁入懷中的父親的,但就憑這點滴的餘 溫 ,我們仍決定為她施行心肺復甦法,儘管勝算是非常渺茫的。...